微信扫一扫,优惠全拿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顶尖教师中的“小鲜肉” 解密厦大新生代“最强大脑”

要闻 | 来源:厦门日报2016-04-04 09:17:46 0条评论
[导读]截至2015年12月,全国共有“千人计划”青年人才1776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5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99人。

【数据】

56人

截至2015年12月,全国共有“千人计划”青年人才1776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5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99人。

厦大总计56人次入选,名列全国第14位。其中,“千人计划”青年人才29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人。

文/本报记者佘峥通讯员李静

说到厦大的“牛”教授,很多人脑海会浮现那些耳熟能详的院士、资深教授,不过,我们今天为您介绍的是厦大顶尖教师中的“小鲜肉”。

这些“小鲜肉”一般是“80后”,他们是近几年从国外名校引进的青年顶尖人才。

“顶尖”是有来由的,校方一般以国家有关部委的青年人才支持项目来界定这个群体。包括:“千人计划”青年人才项目、“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和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年龄不能超过40岁。

厦大目前有56人入选上述计划,今天,我们为您介绍其中三位青年才俊。

周大旺 研究肝脏再生,“震惊”哈佛导师

【人物名片】

厦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首批国家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

【教育背景】

本科就读厦门大学,硕士就读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博士就读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哈佛医学院博士后。

厦大目前拥有35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周大旺家,就占了两席,他和妻子陈兰芬。

两人相识于厦大,周大旺本科读化学,陈兰芬读生物。厦大毕业后,两人赴美留学,在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一同获得博士学位,又一起在哈佛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

五年前,在哈佛医学院医学系当讲师的周大旺决定回国。这看上去是个让人不解的决定,他有很好的美国教育背景,曾在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做博士后研究,这家医院全美排名第一;他和陈兰芬已经有两个孩子,在美国上学。在很多人看来,他们的未来充满美好。

但周大旺却因为看到美国未来发展的局限而焦虑——当他走出国门,才意识到,国内的许多政策其实比美国灵活,更重要的是,周大旺认为,随着国家对青年科研人才的重视和研发投入的急剧增加,中国将步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回国将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2011年,在美国待了近12年的周大旺,入选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回到厦大。“千人计划”是国家的顶尖海外青年人才的引进计划,当年,数千名海归报名申请,最终只有143人成功入选,每个人获得国家和所在大学总共60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

隔了1年,陈兰芬也带着孩子回国“投奔”丈夫,她也是“千人计划”入选者。现在,两人在厦大生命科学学院组建了一个科研团队,实验室400平方米。

周大旺在厦大继续他在美国做的前沿研究。撇开晦涩的学术名词,他研究的是诸如肝脏这样的器官的大小维持功能——健康者把肝脏捐赠后,正常情况下,切了多少它就长出多少,它似乎有记忆功能。但是,如果肝脏病变,它就失去这一功能,杂乱无章地生长,无序的生长最终导致癌症的产生。

这位建阳人介绍了这种基础研究的作用:如果搞清楚细胞里哪些机制导致肝脏的再生,那么,可以把药物靶向到这些区域调控肝脏的再生,就像上了一个开关,当肝脏受损或老龄者肝脏处于衰弱状态,再将它活跃起来,促进肝细胞增殖和再生,恢复其强大的再生功能。这项研究也可以用于肝癌的预防和治疗。

周大旺团队在厦大从事的肝脏再生和肝癌发生发展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处于世界前沿,甚至超过他之前所在哈佛大学的团队,当然,更不用说厦大的实验室条件了,后者“完美胜出”。

周大旺说,他在哈佛时的导师也看到他在厦大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表示“十分震惊,也感到很欣慰”。

程俊 在百万元超级计算机上做实验

【人物名片】

厦大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国家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

【教育背景】

本科、硕士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就读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剑桥大学博士后。

为了到厦大,在英国阿伯丁大学化学系当老师的程俊快马加鞭,把他原本要一学年教授完的课,缩短至一学期完成。

今年1月,在英国十年的程俊,以国家“千人计划”的身份,全职来到厦大。上周,他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我们的采访,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窗明几净,井井有条,还有绿色植物。他乐滋滋地说,是这几天从英国回来的妻子帮他整理的。

对于像程俊这样的海归,选择回国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有相当大部分是因为家庭——上海交大毕业的妻子在英国已经有一份很好的职业,两个孩子也在那里快乐学习。

但是,36岁的程俊还是决定全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厦大,他是湖北人,本科和硕士都在上海交大读,在剑桥大学读完博士后,和厦大没有任何交集。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认为他在厦大化学化工学院有用武之地——以基础理论研究闻名的厦大化学,刚好契合他的研究领域。程俊是一位计算电化学家,他的办公室摆着三台电脑,一台比一台大。但和他最近添置的100多万元的超级计算机相比,这三台电脑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计算化学家没有“试管”,计算机就是他们的“试管”,他们的实验过程都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计算实验结果,甚至还可做出科学预测。程俊认为,理论化学和实验化学,各有千秋,是平行和互补的关系。他举例说,燃料电池、储能材料以及与太阳能相关材料等,这些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科学家们一直想合成一些更便宜、更耐用、功能性更好的材料。那么,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先模拟计算出一个“理论材料”出来,然后再告诉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这个材料很好,你们有没有办法合成?

程俊那台100多万元的“新欢”,是他用“千人计划”的国家资助买的,他说,这真的不是宣传,这是真相:中国现在对科研的投入,比英国大学还有力;后者的科研设备和中国更不能比。

不仅如此,程俊说,在国外,基本都是你一个人孤军作战;来到厦大,化院的团队精神让他大吃一惊,同事们会推荐他适合做什么项目,告诉他如何申报课题。

不到三个月时间,程俊似乎已经顺利融入新的集体,他还加入学院篮球队。还有一个好消息,可能再过半年,程俊的妻子和孩子也会回到厦门,他非常感激妻子做出的牺牲。

纪荣嵘 哼唱识别技术输入QQ音乐

【人物名片】

厦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教育背景】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

2012年底,29岁的纪荣嵘即将完成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的研究时,他几乎同时得到国内排名在前两名的大学和厦大的工作机会。在犹豫不决时,他频繁地接到厦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系领导的电话后,终于对厦大“投降”了。

他一般会在美国中午十二点后接到厦大的电话,那时是中国深夜十二点,有点不可想象:领导熬到半夜,为的是给他打个电话。

午夜温情电话的功力可想而知,2013年,纪荣嵘和妻子一同来到厦大。当然,纪荣嵘的选择不全是因为午夜电话,还因为他想继续做学术——他说,为了留在美国,大多数中国人不得不选择放弃学术,到公司做技术。而他认为,一个年轻人要是愿意从本硕读到博士,还愿意去读博士后的话,他肯定是想继续学术之路的。

纪荣嵘的研究很“接地气”,用大白话说,他是用大数据来研究社交媒体的。譬如说,针对热点事件,把社交媒体的数据抓捕下来,告诉企业与客户,社交用户是怎么评论他们的,有多少人喜欢,甚至可以告诉他们过去一个月的走势,过去一个月中国的每个省份对这个事件的评价,不止文本,还有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文件。纪荣嵘把它称为“微博的情绪预报”,有点像天气预报。

有趣的是,回国后纪荣嵘团队还帮助腾讯优图在哼唱识别比赛中拿到两个世界第一。所谓的哼唱识别是:如果你只知道某段旋律,但却想不起来是哪首曲子,你只要哼唱几句,软件马上帮助你找到歌曲。厦大的技术成功地输送到了QQ音乐中。据说,这也是厦大在计算机领域第一次有自主研发的技术进入国内互联网巨头的一线主打产品。

纪荣嵘经常被人问到:厦大的工科相对弱,会不会后悔回来?纪荣嵘会反问人家:为什么要后悔呢?

他在厦大还找到学术研究的新天地,在学校鼓励的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纪荣嵘所在的学院和厦大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一些老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聚在一起,介绍各自在做些什么课题,发现彼此的共同兴趣点,最终自由组队,做感兴趣的学术研究。

 

蓝房网手机客户端
[编辑:汤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