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优惠全拿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厦门重磅规划! 第二条“环岛路”将在海沧诞生

要闻 | 来源:今日海沧2017-12-10 08:08:37 0条评论
[导读]在这美妙的情景中,一条升级版的、具有国际范的滨海大道将再次惊爆你的眼球!它就是厦门第二条“环岛路”!位于厦门的西核心——海沧。

点击查看大图

这里有湛蓝的海水

点击查看大图

最美的滨海半马赛道

点击查看大图

早晨伴着钟楼传出的悦耳钟声起床

点击查看大图

夜晚徜徉在流光溢彩的灯光秀中......

在这美妙的情景中,一条升级版的、具有国际范的滨海大道将再次惊爆你的眼球!它就是厦门第二条“环岛路”!位于厦门的西核心——海沧。

厦门第二条“环岛路”概念规划披露

海沧嵩屿码头至新阳大桥滨海地区

概念性规划

嵩屿码头——新阳大桥滨海地区是海沧最具生态性、生活性和旅游性的滨海区域景观带。随着鼓浪屿申遗成功,身处泛鼓浪屿旅游文化圈的嵩屿码头,已经成为厦门新的“城市会客厅”。规划按照“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的理念,打造出嵩屿湾、新城湾、船厂湾、鳌冠湾、海岛群五合海湾、联系海沧新城、马銮湾新城、东孚新城的“湾城山”联系纽带,建设国际一流海湾城区。

点击查看大图

规划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8.43平方公里,岛屿面积0.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平方公里,岸线长度18公里。

点击查看大图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有些一头雾水,来看下这第二条“环岛路”将会是怎样的高!大!上!

嵩屿湾:海丝文明的龙头

这里有距鼓浪屿直线距离仅1.3公里的嵩屿码头,坐拥政策红利的自贸保税港区,轨道4号线和城际轨道R2线将从这里通过,还拥有厦门最好的深水良港——海沧港,能接待世界上最大的邮轮。

点击查看大图

高颜值是嵩屿湾的代名词,百年海丝文化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身为国际级旅游服务配套中心,成为厦门西海湾的门户海丝文化的形象之窗。

新城湾:城市新“阳台”

新城湾是“人”的海湾,美丽、安全、舒适、便捷、多样,拉动海沧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集成电路产业园就建造于此。

点击查看大图

古、今、未来的海洋文明在这里交流碰撞,未来它将是海沧的海洋CBD总部,展现海沧包容多元的国际都市气派,成为引领海沧湾的宜居湾区中心以及顶级商业中心。

船厂湾:城市市民中心

船厂湾是海洋工业的根源,生态基底优越,悠久的厦船重工业将从这里焕发新生。

点击查看大图

未来这里依旧是绿意盎然,将形成工业与现代结合,工业与山体生态融合的独特风貌。摇身一变成为海沧的城市市民中心以及海洋产业服务配套中心。

鳌冠湾:闽南与海特色

点击查看大图

鳌冠湾拥有厦门唯一的海蚀地貌,极富闽南特色的红砖古厝、送王船、蜈蚣阁、两岸根亲文化节等特色文化。

点击查看大图

秉持着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现状村庄,并使宝贵的民俗文化在此传承发扬的目标。鳌冠湾将被打造成适宜海洋休闲度假的旅游港湾。

海岛群:和谐自然生态

海沧,因海而兴海沧湾拥有火烧屿、大兔屿和小兔屿三个“旅游娱乐用岛”,还有中华白海豚、白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把海沧的生态美景以及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串联在一起,诞生了“串岛游”项目。

点击查看大图

打造生态的海岛群,对海岛资源保护和体验海岛风情结合在一起,海沧又将诞生新的海岛浪漫传说。

多种交通方式构筑可达的海湾

这“五湾”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串联成了一条“环岛路”呢?

①轨道交通:除嵩屿湾站、新城湾站外,规划新增城际线鳌冠湾轨道站,共有4个站点可以便捷联系湾区与本岛、岛外各区及漳、泉两地。

点击查看大图

②水上交通:保留现有的海事码头、渔人码头,规划新增6个码头,并将厦门港务海通码头转型为东南国际邮轮母港。

点击查看大图

③步行与自行车绿廊:串联起蔡尖尾山体公园、大屏山公园、体育中心、自贸公园等开放空间。

点击查看大图

④道路交通:增加鳌冠路、滨湖路等环湾路由,疏解滨海大道、马青路交通压力,增设海沧大桥环湾立交,提升湾区的可达性。

点击查看大图

⑤四个特色的有趣纽带:叮叮有轨电车带、绿色休闲慢行带、开放公园广场带、水上串岛游线带。

点击查看大图

至此,一条兼具大都会的繁荣,同时有着绝美自然生态的“环岛路”就这么形成啦~~

海沧区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打造“国际一流海湾城区”的目标,在会议精神指导下,对区内重点区域开展了五个规划。海沧嵩屿码头至新阳大桥滨海地区概念性规划就是其中的“重头戏”之一。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海沧区正全力加快“国际一流海湾城区”建设,奋力为厦门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头兵,多做贡献。

等到这条“环岛路”贯通,2030年的海沧湾会变成什么样呢?国际一流海湾城区、世界著名旅游湾区、国家级海洋文化中心西核心、厦漳同城化中心西核心!

点击查看大图

 

蓝房网手机客户端
[编辑:翁晓琼]